企业名片

主营产品:陈氏文化

经营模式:服务/其它

当前位置:首页 > 陈世卿专栏

陈世卿16字家训

发布时间:2018-08-06 10:23:54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陈世卿16字家训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陈承财  陈健  

贡川陈氏渊源久远,公元741年,开基始祖唐御史中丞**携颍川族人南徙来到贡川定居,坚持“孝悌修家、忠信交友、礼义处邻、廉耻存身”的儒家思想和**操守。传至宋朝,出了进士举人几十名,第八代陈文馀九子一婿皆科甲登榜,被朱熹誉赞“九子十科名”。宋理学家杨时题赠楹联“半壁宫花春宴罢,满床牙笏早朝归”,称赞陈家在朝当官人数众多。士大夫**家族,逐渐形成以“孝忠学廉”为特点的义理家风,其间陈世卿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,他开立了贡川陈门的16字家训:“事亲以孝,事君以忠,为吏以廉,立身以学”,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1.事亲以孝

家训奉“孝”为纲常,认为人本乎祖,孝道是人道,治家要以孝为先。要求尊祖敬亲、念亲侍亲。实际上开基始祖**就是唐朝“孝行纯笃可励风俗”的孝道典范,家族在他的垂范下,孝悌修家成为传统,家族内讲究父慈子孝,无论官再大钱再多对父母长辈也要诚敬,儿孙不孝顺会被家族所不容,丁、冠、婚、丧都得祭告祖先,每个人对家族兴旺都有责任。陈世卿继承祖训提出“事亲以孝”并身体力行,公元1013年母亲病逝,在广州任通判的他毅然回乡守孝三年。“事亲以孝”的家训对后代影响深远,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。陈瓘(宋理学家,世卿孙)年轻时醉心佛学不愿取士,其父陈偁以家族大任激之,便遂了父愿参加科考,结果中了探花,传为美谈。《延平府志》记载,陈嘉谟(宋)十岁丧父,一身尽心侍奉瞎母,食息皆亲持抱,直到母亲九十高龄去世。《漳平县志》记载,陈原吉(明)非常孝顺,母亲死后,在墓旁边建起草棚守墓,悲号三年,乡人称为“孝感墓”。陈宗浩(清)孝亲闻名,得到道光皇帝御赐手书“孝子”嘉奖,二字石刻**仍留在沙县琅口大水湾陈氏宗祠正门楼上方,大水湾陈氏宗祠因此得名“孝子坊”,成为贡川陈氏孝道家传的历史见证。

2.事君以忠

家国责任之间陈世卿主张忠大于孝,国大于家。他的《京行》是家族流传**有名的一首诗:“翠竹峰前是我家,归来重整旧生涯。烟霞尚有留人日,争奈门前驰马车。”表达了家乡虽好但也难留他的报国之心。家国之间他选择国家大义,“愿借君**斩马**,何惭妻子泣牛衣”。 在国家危难之际他委身报国,据《延平府志》记载,淳化五年(公元994年)三月,李顺叛**20万进攻梓州(重庆),而梓州守**只有5千。许多守城将官想弃城逃跑,陈世卿严厉斥责他们并誓死保卫梓州,他身先士卒,率**民守城,终于等来援**胜利退敌。曾巩(宋**家之一)为其写的墓志铭中也细诉此事,称赞他“盗惊西土,公在围城;邻有破亡,公守不倾”。

忠义家训一直激励着后代子孙,忠心为国甚至置自身的安危和利益于不顾。陈瓘、陈渊(宋理学家,世卿曾孙)是宋朝**的谏官,不畏强权,为官刚正。陈瓘上书奏请治奸相蔡京误国误民之罪,被迫害致死,后来,宋高宗为其翻案,谥号“忠肃”,表彰其虑国忘家廉方公正和直言决断。陈渊也多次上奏秦桧议和误国乱**,其忠义风骨和陈瓘如出一辙。《南平县志》记载,陈君用(元)任南平县尹时,朝廷平叛募兵的经费不够,散家财继之,后在连江英勇战死,被朝廷追封颍川君侯,谥“忠毅”。陈性初是民国时期**爱国侨领之一,怀着“请缨有志愿从戎,余心爱国贯**”的激情,68岁还在为祖国**操劳奔波,1939年病逝于回国慰劳**将士途中。

3.以学立身

这一家训体现贡川陈氏重视读书的传统,认为读书是圣贤所为,干苦力活是下愚之事。陈世卿在《 思古堂》中写道:“临期上马无他嘱,多买诗书教子孙。”谆谆教诲儿孙要多读书。他在广州病逝后,年仅3岁多的儿子陈偁随母回贡川,爷爷陈文馀见面问的**句便是“读书了吗?” **句是“义理懂吗?”读书和考试是陈家的传统,在宗法社会时期,不会这两样的孩子,不仅在村里没有地位,就是在家也根本就抬不起头来,只能做苦力活。孩子大考取得好成绩,族长会带着一干长辈**庆贺,孩子考上秀才,家族就要到祠堂祭拜祖先报告成绩。陈世卿的妻子刘氏受这种学习氛围感染,将年仅11岁儿子陈偁送到栟榈书院就读,结果16岁高中特奏进士,成为家族的骄傲。

在“以学立身”家训陶冶下,陈氏后裔多以家有读书人为荣,家境贫寒的也会想尽一切办法供孩子读书。勤奋好学者多,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多,凭刻苦学习成就事业者也很多,诗词歌赋、锦绣文章层出不穷。**龙遵的《饮食绅言》一**载:“陈瓘每日有定课,自鸡鸣而起,终日写阅不离小斋,倦则就枕,既寤即兴,不肯偃仰枕上。每夜必置引灯于床侧,自提就案,不呼使者。”《南平县志》记载,明举人陈国桢幼洽群书,老而不倦,著书多部。《漳平县志》记载,清举人陈广年七十手不释卷,下笔千言立就,举人陈兆行讲学论文,终日娓娓不倦。

4.为吏以廉

这一家训要求为官处世高风亮节,坚持清明廉洁、勤**爱民的作风。

首先,做官必须廉洁。陈世卿、陈偁、陈瓘、陈渊等都是当朝有名的廉吏。陈瓘为官清廉,两袖清风,在温州通判任上,只取自己的职分田收入中一部分作为生活费用,其余充公,被当地百姓传为美谈。廉洁则刚正,陈麟(宋)**廉洁为官,为当地民众所称颂,与黄琮、翁谷一起被誉为南宋“闽中三循吏”。《福州府志》记载,他任闽县知县时,有一劣绅依仗权势向各县强索翠羽,其他县官员都慑于他的权势,惟命是从,唯有闽县不予理睬。劣绅施加压力:“汝何恃敢尔?”陈麟大义凛然地说:“孤寒小官,惟洁己自守耳。”《大田县志》记载,陈师文(宋)曾任职湖广提刑观察使,两袖清风,直到辞官归里还没盖房子,没购田园,1959年其墓地建厂迁移,只挖出一块小墓碑,没有任何陪葬。

其次,做官必须爱民勤**。始祖**是唐朝皇帝的顾问,有一回唐中宗咨询他的建议,他说了一句名言:“明**之治,爱民而已。”《永安市志》记载,陈渊为官期间,不顾得罪权贵直谏皇帝,直率地指出朝廷对大臣“颁赉赐予之费太过”、“百姓税负太重”之弊。《沙县志》记载,陈山(明)**绩**,宣宗皇帝要为其建造住宅,他谢**说:“臣先人敝卢足庇风雨,土一兴未免劳民伤财。”他们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多令人敬佩啊! 爱民必须勤**,陈偁是有名的北宋贤吏,一心爱民,为百姓办了很多实事,任开封知州时他擅自决定动用库帑救济灾民,险被革职查办。任宿州、惠州知州时亲率民众治理水患,据《广东通志》记载:“宋英宗治平三年(1066年)惠州知府陈偁于城西筑北堤200余丈,使之成为广袤十里丰湖(即西湖),湖之润溉田数百顷”,因此,惠州百姓把这条堤称作“陈公堤”。任泉州知州时兴修东湖水利并竭力申设市舶司,终于促成**早的泉州市舶司成立,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而名扬海内外。陈偁在泉州去世时,**市商贾自发停市哀悼,足见市民对他爱戴的程度。《永安市志》记载,陈隆(明)在广东、江西任知县,清勤慈爱,兴学劝农,**平讼理,荒年亲自带百姓**挖蕨根代粮,潮阳人因此把蕨根称为“陈公救荒草”。

综上所述,陈世卿的16字家训对贡川陈氏后人产生巨大深远影响,强调义理担当,为子尽孝,为臣尽忠,为官清廉爱民,立身勤学,这些都是为人立身立命应担负的责任。在当今社会,它对弘扬家国担当情怀,传递社会风气正能量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价值。